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深厚的民族情感促进全面发展
2024-01-12 11:36 作者:最新更新 来源:未知 浏览次数:
兔踩祥雲辭歲去,龍乘瑞氣送春來。「翻花龍」栩栩如生,「手翻花」用紙做成,又稱「十八翻」「,通過橫翻、豎翻、斜翻、甩翻、手翻等玩法,讓小小的翻花龍變幻出多種把戲,是我國古老的民間手工藝術,也是非物質文明遺產。2024年1月9日,青島大學「雙馨」非遺社團和青島寧德路小學準備中隊聯合開展非遺文明進講堂活動。

非物質文明遺產是先人留給咱們的寶貴財富,是咱們民族的精神命脈,非遺進講堂讓準備隊員們親自體驗到非物質文明遺產的魅力,培養了準備隊員們對中華民族傳統文明的興趣,一同敞開簇新的一年。

樂道拾遺,匠心築遺。在「非遺」的國際中,一張紙,變化出萬千姿勢;手指一同一落,手腕一伸一縮間,百變翻花龍用彩紙和兩根竹棒奇妙連接演變出各種不同的造型,在手中閃轉騰挪間翻出很多種把戲,便成就藝術不朽世間……活動當天,一年級的孩子們好奇的睜大了眼睛,在老師們的指導下,孩子們體驗了「舞龍」DIY,學生們看著自己親手DIY出的舞龍,高興的合不攏嘴。
紙翻花是一門傳統非遺項目,起源於清康熙年間湖北天門市郭氏宗族,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前史。一把看似簡略的紙扇,卻能改換出上百種不同的造型,色彩斑斕、奇妙無比。在活動中,青島大學「雙馨」非遺社團向準備隊員們介紹了紙翻花的前史及玩法,準備隊員們了解了紙翻花的原理,並親自動手玩翻花。看著千變萬化的「龍舞飛天,掌上生花」造型,一條條漂亮的我國龍在準備隊員們的小手中翻騰,歡樂的笑臉彌漫在每個人的臉上。
多彩非遺進校園,文明傳承潤童心。非遺進講堂活動反應熱烈,準備隊員們親自參加非遺學習,不僅豐厚了校園文明生活,還潛移默化培養了孩子們對非遺藝術的興趣和愛好,增強了對我國優秀傳統文明的認同感、自豪感和歸屬感。
青島寧德路小學將繼續引領少先隊員建立正確的審美觀念,熏陶崇高的道德情趣,培養深沈的民族情感,促進全面發展。
上一篇:带动学子融合课内外所学养成海纳百川的气度和文化交融的心胸 | 下一篇:小学门口与以往接孩子行色匆匆不同家长们一脸闲适 |